thumbnail image
  • 首頁
  • 作品總覽 
    • 新屋作品
    • 老屋翻新
    • 進行中案場
  • 工程部落 
    • 部落格文章
  • 客戶服務 
    • 關於琢木
    • 服務流程
    • 活動優惠
    • 預約丈量
    • 維修通報
  • …  
    • 首頁
    • 作品總覽 
      • 新屋作品
      • 老屋翻新
      • 進行中案場
    • 工程部落 
      • 部落格文章
    • 客戶服務 
      • 關於琢木
      • 服務流程
      • 活動優惠
      • 預約丈量
      • 維修通報
    • 首頁
    • 作品總覽 
      • 新屋作品
      • 老屋翻新
      • 進行中案場
    • 工程部落 
      • 部落格文章
    • 客戶服務 
      • 關於琢木
      • 服務流程
      • 活動優惠
      • 預約丈量
      • 維修通報
    • …  
      • 首頁
      • 作品總覽 
        • 新屋作品
        • 老屋翻新
        • 進行中案場
      • 工程部落 
        • 部落格文章
      • 客戶服務 
        • 關於琢木
        • 服務流程
        • 活動優惠
        • 預約丈量
        • 維修通報
      • 蘊山宅語

        (透天厝翻修紀錄)

        今天,想帶大家走進一個特別的翻新故事——蘊山宅語。

        這是一棟承載歲月痕跡的老屋,

        經過時間洗禮,牆面、建築細節都留下了獨有的記憶。

        對我們而言,老屋翻新不只是換新材質或改變格局,

        而是與空間對話,保留它的靈魂,

        同時注入現代生活的舒適與便利。

        在宅山蘊邸的翻新過程中,每一個角落都經過仔細考量,

        讓光影、材質與功能和諧共舞,既延續歷史感,也滿足現代生活需求。

        今天的分享,我們將揭開這個空間如何從過去走向未來,

        讓老屋重生,成為家的溫度與記憶的交會。

      • 常見的路邊老房

        一樓客廳

        昏暗的樓梯轉角

        狹長型的廁所

        堆滿雜物的空間

        老舊的昏暗廚房

        臥室空間

        白天的走廊

        雜物空間

      • 原始屋況

        這是一戶路邊常見卻又熟悉的老式建築,

        外觀上停留了上一個時代的記憶。

        斑駁的牆面、生鏽的鐵窗,

        彷彿在低聲訴說歲月的故事。

        而我們的翻新,則像是為它注入新的節奏與光影,

        讓歷史與現代在空間中對話。

      • 為此我們與屋主討論了比較適合長條形的透天住宅平面,

        我們用二樓平面圖來舉例

        首先在前面陽台的臥室空間,我們退縮了一點建築牆面

        讓人可以走到陽台,並利用陽台空間放置了冷氣室外機

        讓冷媒管不用翻山越嶺的來到臥室

        陽台退縮的另一用意讓西曬陽光不直接照射進臥室

        也讓建築外觀增加立體感

        也一定程度的隔離了車水馬龍的吵雜

        中間走廊的廁所格局轉向,讓更多的空間分配給走廊

        營造更舒適的過道空間

        並在走廊上增加一組頂天的收納櫃

        來取代原本的雜物收納空間

        二樓的東西就收在二樓,不僅個人雜物分開收

        生活上的雜物,換季的電扇棉被有專屬的收納空間

        收納物品也不用跨樓層的搬上搬下

        廁所格局轉向後原本樓梯左右突出的側牆順勢打除

        讓視線觀感更開闊,從廚房窗戶引進更多的陽光及通風對流

        後面廚房的部分將窗戶拉高開窗

        讓陽光更直接的撒落室內空間

        也避開了後方鄰居家的建築阻擋及的視線

      • 拆除裝潢

        地板打除見磚

        隔間打除

        門窗打除

        雜物集中分類

        打除標示

        打除中

        裝潢拆除發現鐵捲門

        原本的雜物空間

        原始建築結構

        樓梯結構體

        原始建築結構

        打除後採光其實不錯

        頂樓空間

        外牆磚打除

      • STEP . 1

        開始的第一步,拆除與清運

        翻修的第一步,往往從拆除開始。

        這不僅是清理老舊的牆面與結構,

        更是將時間留下的痕跡一一卸下。

        當空間回到最初的空白,

        新的想像才有可能被寫入。

        拆除,不是結束,而是全新篇章的序曲。

      • 砌磚隔間

        內退陽台砌磚

        舊窗封閉

        水電管路預埋

        磚牆粗底粉光

        泥做崁縫立窗框

        外牆粗底

        泥做粗底粉光

        水電採用吊管(大樓做法)

        管路吊管(大樓做法)

      • STEP . 2

        第二步,泥做與水電

        這個階段就像打下新家的地基,

        整理空間格局,動線更合理。

        水電管線的重新布局,

        決定了未來生活的便利與舒適。

        泥作修整,則為空間的形體重新塑形,

        逐步勾勒家的骨架。

      • 原本狹窄的走廊

        原本的雜物空間未來的書房

        書房改側落窗引進更多陽光

        內退陽台不怕西曬

        上方引光入室錯開與鄰居的遮擋

        水電配管預留

        外牆木紋磚

        地磚鋪設

        廚房陽光引入室內

        樓梯不再昏暗

        走廊空間

        外牆貼磚

      • STEP . 3

        第三部,油漆與貼磚

        在貼磚之前,油漆工程會先進場,

        進行打底處理。這並不是最終完工,

        而是為了讓後續的施工更順暢。

        初步的批土、研磨與上漆,

        只是油漆工程的第一階段。

        隨著工序推進,將會有第二次、

        甚至第三次的細部修整,

        讓牆面逐步達到最佳的完整度。

        在貼磚之前,還有一道不可忽視的重要程序

        防水測試。

        防水工程完成後,必須先將排水口封堵,注水至滿,

        並靜置一週觀察;若位於戶外空間,則需定時補水,

        以避免因蒸發影響測試準確度。

        此步驟的核心在於檢驗牆體、

        門檻與樓板是否存在滲漏風險。

        若條件允許,進行第二次防水測試更為完善:

        在貼磚完成後再次驗證,

        確保防水層未因施工而失效。

      • 建築外觀

        走廊空間

        樓梯空間

        廚房對比

        廚房對比

        浴室空間

        原本的儲藏室變小客廳

        主臥室空間

        書房對比

      • 前後對比

        翻新的過程,就像讓房子重新呼吸。

        拆除、打底、調整動線,這些繁瑣的工序,

        對屋主來說或許不容易想像,

        但一步一步走下來,舊家的樣貌真的開始改變。

        那些原本昏暗狹窄的走廊,

        變得明亮寬敞;原本殘舊的廚房,

        變成乾淨俐落的新料理空間;

        甚至是外觀,也從老舊破敗,

        翻新成讓人眼睛一亮的全新表情。

        最讓屋主覺得不可思議的,是站在同一個位置,

        卻完全分不清這還是不是同一間房子。

        翻新,從來不只是換掉牆壁或地板,

        而是讓空間重新適合生活,

        讓家人能在其中展開新的日常。

        這就是老屋翻新的價值——把記憶留下,

        把不便改掉,讓生活真的有了更好的開始。

        註:這篇文章已經是濃縮再濃縮的版本,

        把長篇的工序與細節刪減後,

        只留下最重要的重點,

        希望讓大家在不覺得冗長的情況下,

        快速抓到翻新的精髓。

        蘊山宅語

      © 2019 琢木室內裝修

      統一編號 94456946

        主頁
        聯絡我們
      Cookie的使用
      我們使用cookies來確保流暢的瀏覽體驗。若繼續,我們會認爲你接受使用cookies。
      了解更多